Home > BLOG, Blog in Chinese > 关于中美日女足现状的比较和胡思乱想

关于中美日女足现状的比较和胡思乱想

玫瑰碗之战已过去十二年,全世界范围的女足无论从技战术还是观赏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而我们的玫瑰已然凋零,80、90后中国女孩成了缺失足球、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体育运动的一代,于是有了今天令人心寒的数据:注册女足运动员——美国3,000,000人,日本30,000人,中国300人。

两个月前,我刚到美国足球教练协会实习。可能因为我身上散发出了霸气的天朝气质 ,一位资深美国教练兼协会经理略显谦卑地问我:“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在两个月后的世界杯上击败中国女足?”旁边一年轻女同事赶快提醒他,“they didn’t even make it this time”,我激动且无奈,只好解释说现在我们国家的女孩都不踢球,因为踢球没钱赚。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很多女孩都去宝马车里哭泣去了,现在想来宝马已经out,怕是都去了慈善商会,开上了兰博基尼。

女足世界杯20年仿佛转眼间,从第一届的东道主,第三届的亚军,传统强队中国女足已成了杀不进决赛圈的旁观者,实乃规律使然。20年前全世界的女足都在发展初期,中国的职业化集训体制很快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球员,远胜过其他国家的业余女足。但估计那时没多少人意识到拥有一支强队并不代表你是这个项目的强国,当我们举国陶醉于“铿锵玫瑰”带来的强国幻觉时,别的国家已经在体制发展上把我们远远甩在了后面,中国女足人口开始不可避免地减少。依稀记得在我小学练球的时候,偶尔还有一两个女孩要来跟校队训练,那是1995、1996年,中国职业联赛正红火的时候,全民足球热情高涨。到了我们女足进入决赛的1999年,获得亚军的中国队基本上是沿用1991年首届女足的老班底,此时国内愿意踢球的女孩已经锐减,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根本就没有为女足造血的环境,她们的世界杯亚军、奥运会银牌根本没有从本质上起到积极影响。玫瑰碗之战已过去十二年,全世界范围的女足无论从技战术还是观赏性上都有了长足进步,而我们的玫瑰已然凋零,80、90后中国女孩成了缺失足球、甚至可以说是缺失体育运动的一代,于是有了今天令人心寒的数据:注册女足运动员——美国3,000,000人,日本30,000人,中国300人。数数这些个零,你还会诧异为什么日本与美国相遇决赛,中国队却只能隔岸旁观吗?

如果有人怀疑美国三百万女足人口是否属实,我的直观感受是只能更多,不会更少。美国青少年足球的主体是青少年俱乐部(youth club),从数量上来说,这些俱乐部多到每个州要成立专门的青少年足球协会来管理,州协会下面还有地区性的青少年足球协会,管理当地的俱乐部和各种青少年联赛。从规模上来说,比较大的俱乐部可以拥有从U8到U18超过100支球队,其中男女球队比例基本为1比1。也就是说,仅一个美国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女足球员数量就超过了全中国的女足人口(这是个恐怖的差距概念,类似于我们宣称成都某小区的麻将人口超过全美国的麻将人口)。这些俱乐部大多属于非盈利组织,但运作方式非常市场化,基本都拥有自己的装备赞助商,有自属或固定租用的训练场地。俱乐部专属教练的数量和质量极高,很多教练都曾是美国甚至欧洲的职业球员,也基本持有各种高级别教练牌照。俱乐部属下球队系统地参加各级联赛,表现优异的高年龄段球员很容易被大学教练选中,获得运动员奖学金的资格,进入更高级别的NAIA或NCAA踢球。

这些俱乐部之所以能在美国健康存活、遍地开花,说到底还是市场需求的差别。虽然送孩子去俱乐部踢球花费并不低(俱乐部收年费或按次收教练费,加上训练的交通费用、各种营养品开销),但在美国这些都不成问题。在体育环境特殊的美国,家长不送小孩子去学几门运动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就跟现在中国家长抢着送我们的孩子去补奥数似的……

而美国女孩们,她们崇尚健硕的体型,喜欢work out,喜欢get tanned,喜欢追求竞技比赛带来的刺激。这300万名女足姑娘当中,真正能成为职业球员或高级别大学球员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是单纯地把足球看成了一项培养自身素质的运动,踢球是她们生活中快乐而健康的一部分,而绝非一早就决定的谋生手段,更非什么出于为国争光的动机。当然美国女人个个都很剽悍,她们的女权思想我近来领教颇多,强调男女平等的观念体现在美国社会各个方面。各级教育机构要是不让这些女孩踢球、不让她们有足够的机会运动,她们会不惜以法律手段群起而攻之,法律依据便是1972年国会通过的著名的Title IX。该法案在最大程度上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体育资源和运动机会,要求所有高校的男女运动项目数量比例与男女学生比例基本相同,如果增设一个男子项目,则要相应增加一个女子项目,男女项目用到的政府经费也要基本相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参加体育运动的女性在整个社会价值观中都处于较高的地位,走进美国大学校园,你会发现这里的男生也大多喜欢健康阳光、身材匀称、喜欢运动的女孩。

这是否说明中国女足的没落并非只是一个体育体制的问题?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审美与价值评判是否影响了80、90后一代女孩的成长轨迹?是否注定她们会远离体育运动?就我个人而言,相比起那些爱大笑、爱健身、以竞技为乐、以伤疤为荣的美国女性,我还是更喜欢娴静止雅、心思细腻、对艺术有敏锐触觉的传统东方女孩。比起常年锻炼、身材健硕的姑娘,我还是更希望我的另一半相对纤细娇小,即便她的小胳膊可能松软而不紧致,却更能唤起我的爱怜之心……

就此淡定地打住我寂寞的yy,这是一篇关于女足而不是女孩的文章,我只是想说:或许我也是千万个阻碍中国女性体育环境建设的帮凶之一。在传统社会观念中,中国女性的优秀气质与品质并非由体育培养而来,我们曾经向往的女性能够知书达理、善待人接物、举手投足落落大方。而在现今社会观念中,国人个个浮躁,亦不知道衡量优秀女性的标准变成了怎样,只是发现占据公众视线的女性无非两种:以常年高强度工作或无止境学术为代表的事业型,或是以每天装扮自己为天职的求包养型。前者靠征服世界来征服世界,后者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前者无可厚非,并且值得尊敬,但如果缺失了体育运动,她们很可能会缺失健康,缺失部分对美好生活的感知,缺失对朋友们至真至诚的习惯。后者我不想过多评论,可以说也是顺应时代的一个聪明的群体,只不过她们缺失的就不仅仅是体育,还有诚信、坚毅、理想以及自我实现。

总之,制度问题加上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让中国注定不能成为美国那样的女性体育强国。要让中国女足重新发展,美国模式并不适合学习,刚获得世界杯冠军的日本女足可能更有借鉴价值,毕竟这位邻居家里的大和抚子从身体素质到她们的价值观念上都跟天朝更为类似一些。日本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但仅就女足而言,撇开这次略带运气的夺冠,她们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那究竟为什么岛国既能出一批像苍老师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又能培养出一群踢巴萨足球、把彪悍的美国大妞给干掉的足球女将呢?困了先去睡觉~下回再胡说。

Categories: BLOG, Blog in Chinese
  1. July 25, 2011 at 9:56 am

    美國當今的足球普及化做得很不錯,可是究竟那些孩子長大后能否繼續把足球的大衆化轉換為足球職業化商業化還值得觀望。

    而中國繼承的蘇聯式國家體育機制從根本上就把大衆體育與競技體育硬生生地分割開來,足球的大衆化根本無從談起。中國社會重文輕武,短期内很難改變大衆的生活習慣和認識。不過中國的女性一項比中國男人要在體育上更爭氣。然而中國女足在中國男足疲軟的時候是不可能得到社會的關注的。沒關注就沒錢賺,沒錢賺就少人做。我覺得體育大衆化是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關鍵,奪魁不奪魁並不重要。

  2. lense
    August 7, 2011 at 3:31 am

    在berkeley parking lot那個足球場.經常可以能看到一兩個女性球員混雜在一堆男球員裏面.她們雖然意識不是很好,而且身體也不如男性球員更有力量和韌性.但她們的基本功一點不賴.基本的短傳長傳一點都不比某些白人球員差.另外,有次中午,我看到大約近30个女性小球員(感覺在5嵗左右)在球場練毬.街邊停滿了車.場邊圍滿了家長.這個才是氛圍.踢足球不為了拿金牌.不為了拿份好的薪水..這是項運動.希望中國政府乃至社會,別急功近利了.13億人縂能出个梅斯的理論..根本不成立..

  1. No trackbacks yet.

Leave a comment